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12
作者
陈金英 [1 ]
杨青山 [1 ]
马中华 [2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 约束型承载体; 可变型承载体; 长三角城市群; 吉林中部城市群;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3.08.012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在定义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强调承载体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以处于成熟阶段的长三角城市群和初始发育阶段的吉林中部城市群为例,运用状态空间法来定量描述2005—2009年两个城市群的现实承载情况,进而从各承载体的角度分析其对综合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地紧缺是两个城市群共同存在的问题,且超载情况不断恶化;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约束型承载体的优化是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可变型承载体建设是吉林中部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提升的重点方向。研究认为,要增强城市群的综合承载能力,成熟型城市群应以修复和改善约束型承载体为主,辅之以可变型承载体的提升;发育型城市群应重点完善可变型承载体的建设,同时加强对约束型承载体的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85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TOPSIS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J].
孙钰 ;
李新刚 ;
姚晓东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2, 32 (11) :71-80
[2]   中国1990~2010年城市扩张卫星遥感制图 [J].
王雷 ;
李丛丛 ;
应清 ;
程晓 ;
王晓昳 ;
李雪艳 ;
胡娈运 ;
梁璐 ;
俞乐 ;
黄华兵 ;
宫鹏 .
科学通报, 2012, (16) :1388-1403
[3]   中原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计算及分析 [J].
陶洁 ;
左其亭 ;
齐登红 ;
窦明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 22 (06) :56-61
[4]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研究 [J].
刘惠敏 .
中国软科学, 2011, (10) :114-122
[5]   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的实证研究 [J].
李灿 ;
徐映梅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1, 26 (05) :86-91
[6]   湖南“3+5”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 [J].
陈娟 ;
李景保 ;
卿雄志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 (04) :17-20
[7]   增强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的政府合作机制研究 [J].
臧锐 ;
杨青山 ;
杨晓楠 ;
张鹏 .
经济地理, 2010, 30 (08) :1299-1303
[8]   基于极大熵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J].
孙京姐 ;
吕建树 ;
于泉洲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 21 (01) :120-123+127
[9]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大气环境承载力初探 [J].
胡麓华 ;
张虹 .
四川环境, 2009, 28 (05) :31-35
[10]   环渤海西岸城市群水资源对经济发展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 [J].
王殿茹 ;
赵淑芹 ;
李献士 .
中国软科学, 2009, (06) :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