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18
|作者:
范建双
[1
,2
]
周琳
[1
,2
]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2] 浙江工业大学技术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
来源: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生活消费;
碳排放;
Dagum基尼系数;
LMDI;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8.0488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126.1 [人民消费水平、结构];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基于碳排放系数法估算了1997~2015年中国城镇、农村和整体(包含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引起的直接碳排放量,进一步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函数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采用乘积式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模型(M-LMDI)分析了直接能源消费强度、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3大因素对居民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并重点考察了各省份相关变量对生活消费碳排放影响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量在研究期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空间上均存在显著非均衡特征.(2)中国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的地区总差异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0.379下降到2015年的0.244.1997~199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的组间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超过50%.2000年后组内差距成为城乡差距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均大于40%并超过了组间差距.(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均在增加,地区差异均在扩大.(4)对全国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变动贡献最大的省区是内蒙古,累计贡献值达0.1005.贡献最小的省区是云南,累计贡献值为0.0125.(5)农村的能源消费强度和人均消费水平的贡献程度在研究期内均大于城镇,单位能源碳排放强度在两个地区的贡献水平表现出了波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369 / 4383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