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与对称性:多空间尺度下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结构特征

被引:27
作者
薛峰 [1 ]
李苗裔 [1 ]
党安荣 [2 ]
机构
[1]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城市网络; 中心性; 对称性; 人口流动“; 核心—边缘”结构; 区域一体化;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20.08.007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以人口流动数据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地市级及以上尺度与区县级尺度,刻画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网络的中心性与对称性,研究发现:①区域人口流动网络已形成"直辖市—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市"三级梯队结构。②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的人口流动均表现为城内与城际协调融合的状态,而合肥的人口流动网络局限于市内,尚未对外形成人口强联系的城市集群。③区域在人口流动上以中心地模式为主导,尚未进入到中心流模式主导的阶段。④"苏南—上海—浙北"大都市连绵带已形成,合肥尚未融入,随着滁州、马鞍山等中小城市人口的不断净流入,"皖中—苏南—上海—浙北"大都市连绵带将逐渐形成。⑤区域人口流动"核心—边缘"结构显著,由于强中心性城市不断虹吸,"核心—边缘"结构逐渐强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网络特征分析——基于功能网络与创新网络的视角 [J].
马妍 ;
薛峰 ;
孙威 ;
李苗裔 .
地理研究, 2019, 38 (12) :3010-3024
[2]   中国沿海三大城市群城市空间网络拓展分析——以综合交通信息网络为例 [J].
孙阳 ;
姚士谋 ;
张落成 .
地理科学, 2018, 38 (06) :827-837
[3]   基于百度迁徙数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网络特征研究 [J].
叶强 ;
张俪璇 ;
彭鹏 ;
黄军林 .
经济地理, 2017, 37 (08) :53-59
[4]   中国城市网络等级结构特征及组织模式——基于铁路和航空流的比较 [J].
王姣娥 ;
景悦 .
地理学报, 2017, 72 (08) :1508-1519
[5]   铁路客运视角下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结构演变及组织模式探讨 [J].
孟德友 ;
冯兴华 ;
文玉钊 .
地理研究, 2017, 36 (07) :1339-1352
[6]   有向加权城市网络的转变中心性与控制力测度--以中国春运人口流动网络为例 [J].
赵梓渝 ;
魏冶 ;
王士君 ;
庞瑞秋 .
地理研究, 2017, 36 (04) :647-660
[7]   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研究 [J].
庄德林 ;
杨羊 ;
晋盛武 ;
韩荣 .
地理科学, 2017, 37 (04) :546-553
[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效率测度研究 [J].
崔大树 ;
张晓亚 .
地理科学, 2016, 36 (03) :393-400
[9]   高速铁路对城市网络结构的影响研究——基于铁路客运班列分析 [J].
焦敬娟 ;
王姣娥 ;
金凤君 ;
王涵 .
地理学报, 2016, 71 (02) :265-280
[10]   中国农村人口省际流动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J].
高更和 ;
罗庆 ;
樊新生 ;
李二玲 ;
李小建 .
地理科学, 2015, 35 (12) :151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