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

被引:18
作者
樊浩
机构
[1]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道德哲学形态; 价值生态; 伦理生态; 民族精神;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08.05.001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本文以"生态"如何成为"文明",或"生态"如何从"一种文明"即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成为"整个文明"为问题域和主题,探讨"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本文认为,生态自20世纪60年代从生物学移植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概念,经过生态哲学的形上提升,已经开始向整个人类文明扩展,但这种扩展仍囿于诸学科樊篱,而未达到"整个文明"。"生态"成为"文明",必须经过三次辩证转换:一是将"自然生态"提升为"生态哲学";二是将"生态哲学"转换为"生态世界观";三是将"生态世界观"落实为"生态价值观",并现实化为民族精神。第一次转换已经开始,第二、第三个进程还有待奋力推进,其尖端性理论难题之一,就是"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生态文明"的造就,必须从历史形态、逻辑形态、现实形态三方面推进道德哲学形态的辩证运动。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樊浩著, 2001
[2]  
文化帝国主义[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汤林森(JohnTomlinson)著, 1999
[3]  
后现代精神[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大卫·雷·格里芬(D.R.Griffin)编, 1998
[4]  
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英)罗素(Russell,Bertrard)著, 1992
[5]  
生态哲学[M]. 东方出版社 , (德)萨克塞(Sachsse,Hans)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