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如何成为一种物权——从罗马法传统到当代中国居住权立法

被引:89
|
作者
肖俊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关键词
居住权; 空虚所有权; 用益权; 共有产权房;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9.03.003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居住权是大陆法系传统的物权形态,由于我国学界错误认定其性质,将其分割财产的物权属性与扶养制度相混淆,由此导致《物权法》没有规定居住权。在当前社会实践中,由于房价高速上涨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民众频繁自发地创设居住权,法官也通过多元的解释技巧对这种权利予以救济。在住房保障改革的背景下,居住权规则也可以有效地弥补按份共有理论在建构共有产权房制度中的不足。2018年《民法典草案》第十四章规定了居住权,但仅有的四款条文过于简单,应通过学理对之完善并最终规定在民法典中。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