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过程及其结构

被引:4
|
作者
天野郁夫
沈晓敏
机构
关键词
专门学校; 高等教育机构; 私立大学; 私立学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高等教育制度的建立1.数量发展之途径1966年,日本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占同龄(18~21岁)人口的比例已超过15%。根据特罗(M.Tower)的理论,15%这个比值是表明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的量化指标。这就是说,日本已在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率先于欧洲各国之前,越过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众所周知,高等教育这种数量上的发展速度与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密切相关。确实,GNP的增长一方面通过社会或家庭增加教育投资,增长了升学预备者的人数(称之为"推力");另一方面因高学历者的雇佣机会进一步扩大(称之为"拉力"),增加了高等教育人口。但是这种历程未必各国都相同。这一点是通过国际比较研究证实的。战前,日本在人均收入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的情况下,就拥有了与之并肩的高等教育人口,并且迅速缩小了等级差别。在人均收入仍不及欧洲各国的今日,日本高等教育却先于它们之前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为说明这一事实,不得不首先肯定高等教育的数量发展还有另一条不依赖于GNP水准的、相对独立的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2+17 +17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