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核到组团式结构:带形城市的交通模式演化与选择——以镇江市为例

被引:13
作者
叶茂
过秀成
王谷
机构
[1]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关键词
带形城市; 交通模式; 土地利用; 空间结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9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23 ; 082303 ;
摘要
从单核到组团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典型特征,带状组团城市作为集城市形态和功能结构于一体的城市空间形态,其交通模式也具有特定的特征。论文以镇江市为例,着重分析了其城市空间与交通系统演变的互动发展过程和空间形态与交通模式的演化机理研究了交通模式选择与城市形态和用地特征的关系,综合典型交通模式特征,对不同交通模式进行适应性测试与评价,提出了支撑镇江市"一体两翼"城市结构的交通模式:以轨道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小汽车交通和谐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引导性交通模式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带形城市的交通引导模式及实施对策——以济南市综合交通规划为例 [J].
于星涛 .
规划师, 2007, (S1) :37-39
[2]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相互关系探析——以淮安市为例 [J].
叶亮 .
现代城市研究, 2007, (02) :60-65
[3]   BRT系统成功的关键:带形城市土地利用形态 [J].
陆化普 ;
文国玮 .
城市交通, 2006, (03) :11-15
[4]   基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交通模式互动机制的大城市可持续交通模式选择——以广州为例 [J].
毛蒋兴 ;
闫小培 .
人文地理, 2005, (03) :107-111+116
[5]  
城市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M].杜立群; 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亚洲城市交通模式.[M].陆锡明; 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