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与大气可预报性研究

被引:13
|
作者
陈宝花 [1 ]
李建平 [1 ]
丁瑞强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非线性; 局部; Lyapunov指数; 大气可预报性; 最大可预报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6 [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鉴于线性误差发展理论研究大气可预报性存在的局限性,采用非线性扰动发展方程讨论动力系统误差增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新概念: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它与经典Lyapunov指数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表征初始误差在有限时间内的局部平均增长率,大小与初值、初始误差、物理量、演化时间、以及时间尺度、空间尺度有关.结合该指数的定义以及大气本身的动力学特征给出合理的计算方法,得到大气初始误差随时间的演化并确定了最大可预报时间.最后以500hPa位势高度为例,详细讨论了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在大气可预报性中的应用,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大气可预报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从总体上看,可预报性呈纬向带状分布.赤道上的可预报时间最大,南极地区次之,北极地区也较大,南北两半球的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可预报性最小.在赤道地区,平均可预报时间为12d左右,最大值分布在热带印度洋、印度尼西亚及邻近地区、热带东太平洋等地区,大约为两周.南极地区可预报性也很高,平均可预报时间大约9d,这一特征在夏季更显著.北极地区的可预报性也比邻近中高纬大,但增加不如南极地区明显.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30°60°S和30°60°N)的可预报性最小,平均仅有3~4d.另外,可预报性随季节有差异.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对应冬季的可预报性比夏季的大,特别是中高纬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格陵兰岛等地区,冬季的可预报性明显比夏季的大;南半球,南极附近60o90oS对应夏季的可预报性明显比冬季的大,而其他区域尤其在30°60°S的可预报时间随季节变化不大,大约3~5d.理论和数据计算结果均说明非线性局部Lyapunov指数以及由它得到的非线性局部误差增长确实可以很好地定量表征各种大气物理量在不同时空域下的可预报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68 / 10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气候系统可预报性理论研究
    穆 穆
    李建平
    段晚锁
    王家城
    丑纪范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2) : 227 - 235
  • [2] 混沌系统中可预报性的研究
    封国林
    戴新刚
    王爱慧
    丑纪范
    [J]. 物理学报, 2001, (04) : 606 - 611
  • [3] 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计算不确定性原理——Ⅰ.数值结果
    李建平
    曾庆存
    丑纪范
    [J].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2000, (05) : 403 - 412+481
  • [4] 利用一维时间序列确定吸引子维数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李建平,丑纪范
    [J]. 气象学报, 1996, (03) : 312 - 323
  • [5] 低层大气运动的浑沌吸引子
    杨培才
    刘锦丽
    杨硕文
    不详
    [J]. 大气科学 , 1990, (03) : 335 - 341
  • [6] 埃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可预报性
    杨培才
    陈烈庭
    [J]. 大气科学, 1990, (01) : 64 - 71
  • [7] 用大气湍流资料计算Lyapunov指数和分数维
    郑祖光
    刘式达
    [J]. 气象学报, 1988, (01) : 41 - 48
  • [8] On the predictability of chaotic systems with respect to maximally effective computation time[J] . Gao Xinquan,Feng Guolin,Dong Wenjie,Chou Jifan.Acta Mechanica Sinica . 2003 (2)
  • [9] The impact of nonlinear stability and instability on the validity of the tangent linear model[J] . Mu Mu Guo Huan,Wang Jiafeng,Li Yo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0 (3)
  • [10] Predictability of the Atmosphere
    丑纪范
    [J]. 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 1989, (03) : 335 -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