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

被引:33
|
作者
胡光印 [1 ]
金会军 [2 ]
董治宝 [1 ]
颜长珍 [1 ]
逯军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37 [测绘遥感技术];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404 ;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利用遥感(RS)监测手段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了黄河源区在1975、1990、和2005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并通过叠加分析,获得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转移特征.此外,通过县级行政区对源区各县域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1975-2005年间,黄河源区的环境退化非常明显,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沙地、滩地和水库、坑塘面积增加;沼泽地面积减小;高覆盖度草地面积减小,中、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增加.从县级行政区划上来看,耕地的增加主要分布于贵南、同德和泽库三个县;林地面积在玛沁和甘德两县有大面积的减小趋势;新增的沙地主要分布在玛多、共和、曲麻莱和若尔盖县;新增水库、坑塘则主要分布于共和、和贵南两县;沼泽地面积的减少绝大部分发生在若尔盖县;高覆盖度草地在甘德和玛沁两县增加非常明显,但在玛曲、玛多、达日、兴海、阿坝、若尔盖、红原等县均有大面积的减小趋势.因此,在黄河源区开展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工作,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573 / 5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1956-2012年黄河源区流量演变的新特征及其成因
    王欢
    李栋梁
    蒋元春
    [J]. 冰川冻土, 2014, (02) : 403 - 412
  • [2] 黄河源区高寒植被主要特征初探
    林琳
    金会军
    罗栋梁
    吕兰芝
    何瑞霞
    [J]. 冰川冻土, 2014, 36 (01) : 230 - 236
  • [3] 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
    李开明
    李绚
    王翠云
    乔艳君
    [J]. 冰川冻土, 2013, 35 (05) : 1183 - 1192
  • [4]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热传导系数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在活动层厚度模拟中的应用
    洪涛
    梁四海
    孙禹
    赵珍伟
    郝玉培
    王旭升
    万力
    [J]. 冰川冻土, 2013, (04) : 824 - 833
  • [5] 黄河源地区藏族游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摆万奇
    张镱锂
    刘林山
    张琴琴
    杜长江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12) : 2030 - 2038
  • [6] 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动态变化模拟——以规划情景为例
    孙晓芳
    岳天祥
    范泽孟
    [J]. 生态学报, 2012, 32 (20) : 6440 - 6451
  • [7]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温度及厚度研究新进展
    罗栋梁
    金会军
    林琳
    何瑞霞
    杨思忠
    常晓丽
    [J]. 地理科学, 2012, 32 (07) : 898 - 904
  • [8] 近15 a来黄河源地区玛多县草地植被退化的遥感动态监测
    徐剑波
    宋立生
    赵之重
    胡月明
    刘畅
    [J]. 干旱区地理, 2012, 35 (04) : 615 - 622
  • [9] 中喜马拉雅山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
    陈露
    马飞
    覃建雄
    阚瑷珂
    [J]. 资源科学, 2011, 33 (08) : 1584 - 1590
  • [10] 黄河源区陆面过程观测和模拟研究进展
    文军
    蓝永超
    苏中波
    田辉
    史小康
    张宇
    王欣
    刘蓉
    张堂堂
    康悦
    吕少宁
    张静辉
    [J].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 (06) : 575 -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