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分析

被引:14
作者
严俊霞
冯璇
薛占金
李洪建
机构
[1]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山西省;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评价; 协调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2000-2009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不同年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呈波动性变化,即:2000-2003年山西省生态环境评价值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2003-2006年,生态环境评价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2006-2009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协调发展度来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从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2000-2009年期间1a失调,1a接近失调,4a基本协调,4a协调发展.总的来说,山西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处于协调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313 / 3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咸阳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评价研究 [J].
李文正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 (06) :17-19
[2]   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动态特征分析 [J].
王永瑜 ;
王丽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1, (05) :41-46
[3]   福建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协调度分析 [J].
李会宁 .
科技广场, 2009, (04) :84-86
[4]   区域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基于全国30个省区市的比较 [J].
赵旭 ;
吴孟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 (06) :73-78
[5]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J].
乔标 ;
方创琳 ;
黄金川 .
生态学报, 2006, (07) :2183-2190
[6]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刘耀彬 ;
宋学锋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 (02) :182-187
[7]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 [J].
方创琳 ;
杨玉梅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1-8
[8]   毛乌素沙地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 [J].
周铁军 ;
赵廷宁 ;
戴怡新 ;
张维江 ;
孙保平 ;
丁国栋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1) :156-159+164
[9]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J].
乔标 ;
方创琳 .
生态学报, 2005, (11) :211-217
[10]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张守忠 .
中国软科学, 2005, (05) :14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