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协商民主

被引:14
作者
高建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关键词
西方协商民主; 中国协商民主; 政治协商; 制度优势;
D O I
10.14112/j.cnki.37-1053/c.2014.02.016
中图分类号
D62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中西协商民主都强调对话、协商但存在实质上的差异。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形成。西方学者试图通过话语协商,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不足,其实践主要是基层治理,重点关注公民教育,并未提升到国家制度的层面。与西方不同,中国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渐形成完备的国家制度模式,具有广泛、多层和制度化的特征和优势。中西协商民主的差异源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基础,要推进我国协商民主的发展,就要弄清中西协商民主的本质差别,认识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的协商治理与人权实现 [J].
王浦劬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9 (06) :16-27
[2]   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建构一个理性且成熟的公民社会 [J].
何包钢 .
开放时代, 2012, (04) :23-36
[3]   中国的协商民主 [J].
郑慧 .
社会科学研究, 2012, (01) :44-48
[4]   实现协商民主:虚拟和面对面的可能性 [J].
James S.Fishkin ;
劳洁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3) :22-31
[5]   协商民主 [J].
乔治·M.瓦拉德兹 ;
何莉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3) :35-43
[6]  
协商民主.[M].(美) 埃尔斯特; 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7]  
协商民主及其超越.[M].(英) 德雷译克;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8]  
当代政治哲学.[M].[加]威尔·金里卡 著;刘莘 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9]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与社会整合.[M].刘泽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0]  
通往奴役之路.[M].(英)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A.vonHayek)著;王明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