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系统:灾害群、灾害链、灾害遭遇

被引:112
|
作者
史培军 [1 ,2 ,3 ]
吕丽莉 [1 ,3 ]
汪明 [1 ,3 ]
王静爱 [3 ,4 ]
陈文方 [1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4]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灾害系统; 灾害群; 灾害链; 灾害遭遇;
D O I
10.13577/j.jnd.2014.0601
中图分类号
X4 [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根据灾害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复杂性,将灾害系统中的多灾种情形分成三大类:灾害群、灾害链以及灾害遭遇。灾害群是指灾害在空间上的群聚和时间上的群发,各致灾因子之间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性,可依据多灾种风险评估模型对其进行评价;灾害链则表现为类似多米诺骨牌的现象,各致灾因子之间具有成因上的联系性,其风险可通过转移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灾害遭遇表现为各致灾因子之间的相互碰头现象,其风险可通过组合概率风险模型进行评估。狭义上的多灾种仅指致灾因子在空间上群聚或群发。灾害群的致灾程度是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对某一地区来讲,灾害群聚或群发,都会使区域总体致灾加重;灾害链与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大大超过其关联的各单一致灾因子的总和,其中灾害链的致灾强度具有累加效应,而灾害遭遇的致灾强度具有叠加效应。灾害累加与叠加都可明显放大致灾的程度,形成巨灾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汶川地震滑坡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樊晓一
    张友谊
    杨建荣
    [J]. 自然灾害学报, 2012, 21 (01) : 128 - 134
  • [2] “8.13”四川清平群发性泥石流灾害成因及其影响
    苏鹏程
    韦方强
    冯汉中
    游勇
    程尊兰
    徐爱松
    [J]. 山地学报, 2011, (03) : 337 - 347
  • [3]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群发性规律研究
    杨萍
    侯威
    封国林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0, 15 (04) : 365 - 370
  • [4] 五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史培军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5) : 1 - 9
  • [5] 湖南省2008年雨雪冰冻灾害形成机理分析
    刘兰芳
    谭青山
    陈涛
    刘沛林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3) : 264 - 267
  • [6] 江淮梅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
    赵润华
    江静
    [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3) : 365 - 376
  • [7] 汶川地震堰塞湖分布规律与风险评估
    崔鹏
    韩用顺
    陈晓清
    [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 (03) : 35 - 42
  • [8] 冻雨形成的天气条件分析
    赵培娟
    邵宇翔
    李周
    高媛媛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 31 (04) : 36 - 39
  • [9] 事件树分析法评估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
    杨珺珺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8, (04) : 147 - 151
  • [10]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建设工程风险识别系统
    韩传峰
    何臻
    马良河
    [J].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5) : 183 -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