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与区划研究

被引:19
|
作者
阎莉 [1 ]
张继权 [1 ]
王春乙 [2 ]
严登华 [3 ]
刘兴朋 [1 ]
佟志军 [1 ]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自然灾害研究所
[2] 海南省气象局
[3] 中国水资源和水利研究院
关键词
玉米; 脆弱性评价模型; 熵权法; 干旱脆弱性指数(DVI); 辽西北地区; 区划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基于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报告中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的定义,从暴露程度、敏感性、自身恢复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4个方面建立了干旱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以辽西北地区的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旱灾害脆弱评价模型选取了气象因子、玉米生理因子以及经济社会因子等17项指标,运用熵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了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为了验证和检验模型的适用性,选取了辽西北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6年4个典型干旱年份,将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借助GIS技术绘制了玉米干旱脆弱性区划图。结果表明: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阜新、朝阳、葫芦岛一带。重度以上脆弱性区域范围比例表现为2006年>1999年>2001年>2000年的规律;其中,2006年脆弱性最强,影响面积最广,造成的损失也最严重,与实际灾情变化规律一致。分析2006年的玉米干旱脆弱性,多数区域是由玉米生长季的降水异常引起的。通过对4个典型干旱年份的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与玉米减产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基本吻合,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F检验,说明利用该模型对玉米干旱脆弱性的评价与区划是合理的,可以用来评价和预测玉米干旱脆弱性、干旱灾害风险以及因干旱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88 / 7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辽西北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灾害风险阈值的确定
    王翠玲
    宁方贵
    张继权
    刘兴朋
    佟志军
    [J]. 灾害学, 2011, 26 (01) : 43 - 47
  • [2] 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估研究进展
    喻鸥
    阎建忠
    张镱锂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1) : 27 - 34
  • [3] 我国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评估方法
    杨建平
    张廷军
    [J]. 冰川冻土, 2010, (06) : 1084 - 1096
  • [4] 干旱对辽宁省玉米产量影响及风险区划
    张琪
    张继权
    佟志军
    刘兴朋
    [J]. 灾害学, 2010, 25 (02) : 87 - 91
  • [5] 江淮地区小麦春季涝渍灾害脆弱性成因及空间格局分析
    盛绍学
    石磊
    [J].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S1) (S1) : 140 - 143+146
  • [6] 几种大田作物水分-产量模型及其应用
    张恒嘉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9, (05) : 997 - 1001
  • [7]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分析
    段兴武
    谢云
    刘刚
    蔺涛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8, (01) : 6 - 11
  • [8] 福建省农业水灾脆弱性评价及减灾对策
    陈香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1) : 206 - 211
  • [9] 农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方法
    赵艳霞
    何磊
    刘寿东
    刘文泉
    何勇
    张建平
    [J]. 生态学杂志, 2007, (05) : 754 - 758
  • [10] 基于GIS的重庆市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罗培
    [J]. 中国农业气象, 2007, (01) : 100 -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