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形成机制与空间外溢效应

被引:29
作者
陈国亮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关键词
海洋产业; 协同集聚; 空间外溢;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5.07.017
中图分类号
P74 [海洋资源与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4 ;
摘要
利用修正后的E-G系数对中国海洋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借助Moran’s I指数探讨了空间外溢效应。研究表明:1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具有空间分异显著、空间连续性增强以及"单中心"与"多中心"交替转换等特征,而且分为空间大尺度变迁、邻近地理变迁和空间更加集中变迁三种类型;2知识外溢和海陆联动有助于海洋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周边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对本地区的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形成也有积极作用;3运输成本的阀值的存在使得海洋产业从协同集聚向空间分离转换,促使海洋产业间从以互补效应为主向以挤出效应为主转变;4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存在空间外溢效应,并受区域边界约束,其中,长三角海洋产业协同集聚在500km范围内存在溢出效应,珠三角的作用范围限于广东省内,而京津唐的辐射范围只有75km。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1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特征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J].
王双 .
经济地理, 2012, 32 (06) :80-84
[2]   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 [J].
陈国亮 ;
陈建军 .
管理世界, 2012, (04) :82-100
[3]   辽宁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演进特征及其系统耦合模式 [J].
狄乾斌 ;
韩增林 .
经济地理, 2009, 29 (05) :799-805
[4]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差异及演化过程分析 [J].
韩增林 ;
许旭 .
地理研究, 2008, (03) :613-622
[5]   产业协同集聚:长三角经验及对京津唐产业发展战略的启示 [J].
高峰 ;
刘志彪 .
河北学刊, 2008, (01) :142-146
[6]   中国制造业产业间集聚度及产业间集聚机制 [J].
马国霞 ;
石敏俊 ;
李娜 .
管理世界, 2007, (08) :58-65+172
[7]   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J].
张耀光 ;
魏东岚 ;
王国力 ;
肇博 ;
宋欣茹 ;
王圣云 .
地理研究, 2005, (01) :46-56
[8]   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 [J].
韩增林 ;
王茂军 ;
张学霞 .
地理研究, 2003, (03) :289-296
[9]  
服务业驱动长三角[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刘志彪等, 2008
[10]  
Synergy and Co-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s and Manufacturing: A Panel Data Analysis of Chinese Cities[J] . Shanzi Ke,Ming He,Chenhua Yuan.Regional Studies . 201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