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何以成为红利——源于价值链攀升的证据

被引:123
|
作者
戴翔 [1 ]
刘梦 [2 ]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人才; 红利; 要素质量匹配; 全球价值链;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18.04.006
中图分类号
C964.2 [];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要素层次和要素质量是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决定分工地位的基本因素,而要素组合对要素作用的发挥有重要影响。以此为逻辑起点,本文重点从"要素质量匹配"视角,以制造业价值链攀升为开放发展红利的例子,理论分析要素质量匹配对"人才红利"实现的关键作用,并利用中国经验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理论分析表明,由于生产要素质量对价值链攀升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单一生产要素本身的质量,生产要素间匹配质量状况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即质量匹配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价值链攀升,因此,实现与技术和制度更好的匹配,有助于发挥人才促进价值链攀升的作用从而实现"人才红利"。就中国制造业而言,计量检验结果发现,单纯人才因素对价值链攀升呈倒"U"型作用趋势,而在充分考虑人才与技术和制度匹配等因素后则转变为显著正向线性作用趋势。这说明人才红利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攀升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人才与技术和制度之间的适宜性质量匹配。理论假说得到了较好的逻辑一致性检验。据此,在吸引和培育高端人才要素的同时,通过制度改革完善制度质量、加快实现产业技术进步、提升要素质量匹配效果从而为人才"松绑",是实现人才红利的重要举措,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要义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1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