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税制结构对地区隐性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李永海
孙群力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关键词
地区隐性经济; 税收负担; 税制结构; 微观收支差异法;
D O I
10.13676/j.cnki.cn36-1030/f.2016.05.003
中图分类号
F812.42 [税收];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0202 ; 020202 ;
摘要
税收负担和税制结构是影响隐性经济活动的主要因素。采用微观收支差异法,测算1998-2014年我国30个地区的隐性经济规模;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税收负担与地区隐性经济规模之间存在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关系,进而对"维克尔曲线"进行了新的修正;同时还发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占比的提高以及税收征管效率的提升,显著抑制了地区隐性经济规模;而营业税占比的提高,则导致了地区隐性经济规模的扩大。因此,遵循改革税制和稳定税负的基本原则,保持当前总体税收负担的基本稳定,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增强税收治理能力,以抑制隐性经济规模的过度扩张。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微观方法估计隐性经济的研究进展 [J].
白重恩 ;
唐燕华 ;
张琼 .
经济学动态, 2015, (01) :137-147
[2]   中国地下经济的区域发展分化: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检验 [J].
王永兴 ;
景维民 .
南开经济研究, 2014, (06) :44-57
[3]   宏观税负与我国地下经济的关系研究 [J].
罗美娟 ;
黄丽君 .
财政研究, 2014, (01) :37-40
[4]   中国的隐性经济规模与收入不平等 [J].
杨灿明 ;
孙群力 .
管理世界, 2010, (07) :1-7
[5]   中国各地区隐性经济的规模、原因和影响 [J].
杨灿明 ;
孙群力 .
经济研究, 2010, 45 (04) :93-106
[6]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艾春荣 ;
汪伟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6 (06) :5-10+15
[7]   要素分配法估测我国非正规经济的规模 [J].
刘洪 ;
夏帆 .
财政研究, 2004, (01) :16-19
[8]  
我国地下经济的涵盖范围及主要特征[N]. 中国经济时报. 2012 (005)
[9]  
中国个人所得税流失及其成因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咸春龙, 2011
[10]  
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梁朋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