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平稳增长下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峰值研究——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视角

被引:17
作者
陈志建 [1 ,2 ]
刘月梅 [1 ]
刘晓 [3 ]
孔凡斌 [2 ,4 ]
机构
[1]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江西财经大学
[3]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4]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夜间灯光; 最优经济增长率; 碳峰值; 碳强度衰减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083305 ; 1204 ;
摘要
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时间和水平,将影响各地区的发展空间,对于长江经济带地区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论文通过1995—2013年的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对长江经济带的GDP进行了估算和校准,进而在经济平稳增长条件下,预测长江经济带地区2014—2050年的GDP,根据碳强度衰减速率,设置了3种模拟情景。研究表明:以"十二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和江西地区尚未出现碳峰值,其他地区在2050年之前出现碳峰值;其中云南在2025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以"十三五"时期的碳强度下降速率衰减,江苏仍未出现碳峰值,安徽和江西地区在2040年之后出现碳峰值,四川、重庆、贵州均在2031年左右达到碳峰值;云南在2023年就率先达到碳峰值。上述两种模拟情景表明,长江上游地区碳排放达峰的时间要早于长江中游地区。进一步以长江经济带实现"2030年达到碳峰值"为目标的模拟情景发现,各地区碳强度衰减速率的差异显著,这从云南碳强度衰减速率2.58%、江西碳强度衰减速率7.53%,便可窥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制定碳减排方案的要义,在协调好碳强度和经济增长率之间有效调控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域发展不平衡,分区域、分阶段推动碳排放达峰的减排政策,这将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下顺利实现碳峰值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213 / 22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基于夜间灯光的城市居民直接碳排放及影响因素——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J].
赵金彩 ;
钟章奇 ;
卢鹤立 ;
吴乐英 ;
陈玉龙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12) :2100-2114
[2]   基于STIR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 [J].
黄蕊 ;
王铮 ;
丁冠群 ;
龚洋冉 ;
刘昌新 .
地理研究, 2016, 35 (04) :781-789
[3]  
When will China achieve its carbon emission peak?[J]. Tianli Zheng,Jiangling Zhu,Shaopeng Wang,Jingyun Fang.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6(01)
[4]   地缘政治演变驱动力变化与地缘政治学研究新趋势 [J].
王礼茂 ;
牟初夫 ;
陆大道 .
地理研究, 2016, 35 (01) :3-13
[5]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J].
李建豹 ;
黄贤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 (10) :1665-1671
[6]   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性:基于全球夜间灯光数据的检验 [J].
徐康宁 ;
陈丰龙 ;
刘修岩 .
经济研究, 2015, 50 (09) :17-29+57
[7]   中国生产控制型产业减排的居民福利和区域影响 [J].
孙翊 ;
钟章奇 ;
徐程瑾 ;
王铮 .
地理科学, 2015, 35 (09) :1067-1076
[8]   配额目标约束下区域减排的最优控制率 [J].
刘晓 ;
王铮 ;
邓吉祥 .
生态学报, 2016, 36 (05) :1380-1390
[9]   分解中国碳排放峰值附视频 [J].
柴麒敏 .
中国经济报告, 2015, (07) :54-56
[10]   基于IAMC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目标实现路径研究 [J].
柴麒敏 ;
徐华清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6) :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