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区土地利用类型与降水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被引:10
|
作者
刘纪根 [1 ]
李蓉 [2 ]
机构
[1] 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
[2] 长江水利委员会网络中心信息所
关键词
紫色土区; 土地利用类型; 降水变化; 水土流失; 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川中丘陵区鹤鸣观小流域及其3个试验小区2个试验阶段(1983-1986年,1989-2000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径流侵蚀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后的效益。结果表明:对于第一阶段,不同雨强下的径流深变化依次是荒地>草地>坡耕地;侵蚀模数的变化依次为坡耕地>荒地>草地。对于第二阶段,其径流深变化依次是梯地>草地>林地;侵蚀模数的变化依次为梯地>草地>林地。荒地、低覆盖草地、坡耕地径流量、侵蚀量与降水变量相关系数较高,土壤侵蚀主要受降水变化影响。林地、高覆盖草地、梯地径流量、侵蚀与降水变量的相关系数较小且没有显著性,可能是植被覆盖、土壤特性对减缓径流和侵蚀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说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明显分异的水土流失效应。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作用,1990-2004年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比1985-1989年多年平均径流量减少30.67%,多年平均输沙量减少91.29%,多年平均含沙量减少76.05%。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19 +1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晋西黄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径流产沙研究
    纳磊
    张建军
    朱金兆
    贺维
    董煌标
    杨国英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2) : 49 - 54
  • [2] 晋西黄土区不同尺度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对比分析
    张建军
    董煌标
    纳磊
    王鹏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02) : 106 - 112
  • [3]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张晓明
    余新晓
    武思宏
    王云琦
    张满良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6) : 115 - 122
  • [4] 黄土丘陵区不同降雨格局下土地利用的水土流失效应
    卫伟
    陈利顶
    傅伯杰
    赵新峰
    黄志霖
    巩杰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6, (06) : 19 - 23+47
  • [5]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降水特征值和下垫面因子影响下的水土流失规律
    卫伟
    陈利顶
    傅伯杰
    巩杰
    [J]. 生态学报, 2006, (11) : 3847 - 3853
  • [6] 闽北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降雨与土壤侵蚀的关系研究
    王维明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5) : 134 - 136
  • [7] 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与降水变化的水土流失分异
    黄志霖
    傅伯杰
    陈利顶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4) : 11 - 18+26
  • [8] 紫色土小流域土壤流失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韩建刚
    李占斌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4) : 37 - 41
  • [9] 黄土高原吕二沟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张志强
    王盛萍
    孙阁
    张满良
    李建劳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 1607 - 1612
  • [10] 四川低山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蚀特征
    刘刚才
    朱波
    代华龙
    张建辉
    李勇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S2) : 96 -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