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燃气机组和热泵减少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电网调度

被引:14
作者
龙虹毓 [1 ,2 ]
付林 [2 ]
徐瑞林 [3 ]
黄越辉 [4 ]
崔晖 [4 ]
机构
[1]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3]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电力负荷跟踪; 出力平滑; 燃气联合循环; 性能系数; 热负荷分布;
D O I
10.19595/j.cnki.1000-6753.tces.2015.20.027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电网运行因传统电力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和光伏、风电等随机性电源规模导入而日益受到影响。基于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提出通过控制集中式供热、发电设备的热、电出力,并使分散式热泵与之相配合,让热力管网起到一个储热系统的效用。这样可以利用热、电传输特性存在的差异,在建模过程中将热源与终端用户之间的热水管道传输距离和热泵耗电负荷作为新的优化变量。针对电力负荷跟踪问题,1通过减小燃气机组的供热,增加了发电出力可调节范围,配合分散式热泵耗电供热所增加的电力负荷,可以等效改变电力负荷,跟踪目标负荷曲线;2不同热泵性能系数(COP)下的负荷跟踪效果一致,但COP越大节能效果越好。针对并网间歇性电源等效发电出力波动最小的目标函数,可以将热电联产机组和电厂侧集中式水源热泵构成联合热电源,增加其热、电的调节范围。计算结果表明:间歇性电源发电等效出力得到了有效平滑;不同空间分布的热负荷对平滑效果差异影响较小,但对于能耗有较大影响;远端型热负荷分布下节能效益最好,约为3%。
引用
收藏
页码:219 / 22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光伏-储能联合发电系统运行机理及控制策略 [J].
梁亮 ;
李建林 ;
惠东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 31 (08) :20-23
[2]   基于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功率平抑控制研究 [J].
邱培春 ;
葛宝明 ;
毕大强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39 (03) :29-33
[3]   基于风蓄协调的节能调度方法 [J].
张鹏 ;
刘继春 ;
吕林 ;
杨柳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 39 (02) :29-34
[4]   超导储能装置提高风电场暂态稳定性的研究 [J].
张占奎 ;
王德意 ;
迟永宁 ;
李琰 ;
王伟胜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24) :38-42+47
[5]   钒液流储能电池建模及其平抑风电波动研究 [J].
李国杰 ;
唐志伟 ;
聂宏展 ;
谭靖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 (22) :115-119+125
[6]   甘肃酒泉风电功率调节方式的研究 [J].
肖创英 ;
汪宁渤 ;
丁坤 ;
陟晶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0, 30 (10) :1-7
[7]   大型并网风电场储能容量优化方案 [J].
韩涛 ;
卢继平 ;
乔梁 ;
张浩 ;
丁然 ;
赵鑫 .
电网技术, 2010, 34 (01) :169-173
[8]   威布尔分布的参数估计 [J].
程靖 .
巢湖学院学报, 2007, (03) :20-23
[9]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机组组合优化及负荷经济分配研究[D]. 葛荣彬.清华大学 2008
[10]  
基于蚁群算法的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研究[D]. 邹刚.重庆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