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名研究: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分析

被引:28
作者
管健
机构
[1]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关键词
污名; 污名化; 社会学; 心理学;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07.05.022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当我国社会的污名问题日益突显,不但危害个体的身心健康,恶化人际关系,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目前,污名研究正成为社会学和心理学中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探讨在两种不同取向的研究中污名产生来源、分类维度和理论阐释的问题。此外,通过对目前社会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对这一问题的共同探索的梳理后提出了我国污名研究的未来走势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熟人社会的污名与污名控制策略——以艾滋病为例 [J].
行红芳 .
青年研究, 2007, (02) :37-43
[4]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质量与相关耻辱的关系 [J].
杨翌 ;
张孔来 ;
李泽荣 ;
王克荣 ;
阎会文 ;
赵宇腾 ;
许雅 .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06) :675-676
[5]   污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J].
张智 .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12) :178-179
[6]   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家属受歧视状况 [J].
高士元 ;
费立鹏 ;
王向群 ;
徐东 ;
贾志民 ;
高维成 ;
胥德广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02) :82-85
[7]   精神疾病病耻感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J].
蒋锋 ;
汤宜朗 ;
侯也之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0) :721-722+713
[8]   精神病患者家属病耻感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J].
陈熠 ;
岳英 ;
宋立升 .
上海精神医学, 2000, (03) :153-154+156
[9]   The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Explanatory models and methods for change [J].
Corrigan, PW ;
Kerr, A ;
Knudsen, L .
APPLIED & PREVENTIVE PSYCHOLOGY, 2005, 11 (03) :179-190
[10]   Perceived stigma in functional somatic syndromes and comparable medical conditions [J].
Looper, KJ ;
Kirmayer, LJ .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2004, 57 (04) :37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