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极线路短路故障快速识别及故障测距研究

被引:24
作者
束洪春 [1 ]
田鑫萃 [1 ]
张怿宁 [2 ]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
[2] 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关键词
接地极线路; 故障测距; 极址电阻; 构造方向电流; π型等效线路模型;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5.12.037
中图分类号
TM862 [过电压保护装置]; TM721.1 [直流制输电];
学科分类号
080803 ; 080802 ;
摘要
直流接地极线路是从换流站的中性母线处引出,通过架设双导线并联的接地极引线连接到极址处,其极址电阻很小。从中性母线向接地极线路视入,接地极线路就是一个确定的多导体传输线(multi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MTL)系统,且其起端电压和起端电流可测,而基于反射原理的测距装置往往出现未能对接地极线路瞬时性故障进行及时捕捉、准确测距的情况。基于此,提出一种利用"构造方向电流"来快速判断接地极线故障,并选出故障接地极线的方法。对故障前数据进行小波变换,选其含有直流分量的小波系数来获取直流分量,实现极址电阻在线准确计算和监测。在接地极线故障正确选线和极址电阻准确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π型等效线路模型的谐波分量阻抗测距方法。仿真和现场实测数据表明,该测距算法对于接地极线路近端故障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584 / 359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行波耦合原理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引线故障测距 [J].
钟小垒 ;
李京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6 (03) :54-59
[2]   高肇直流接地极过电压保护误动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J].
卢世才 ;
张楠 ;
蔡永梁 .
南方电网技术, 2010, 4 (01) :103-105
[3]   天广直流输电系统线路高阻接地故障研究 [J].
朱韬析 ;
彭武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 (23) :137-140
[4]   ±800kV直流接地极对交流电网的影响范围 [J].
刘连光 ;
崔明德 ;
孙中明 ;
褚优群 .
高电压技术 , 2009, (06) :1243-1247
[5]   直流输电系统共用接地极的暂态接地性能分析 [J].
郭剑 ;
朱艺颖 .
电网技术, 2008, 32 (24) :46-49+54
[6]   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对交流变压器的影响 [J].
董晓辉 ;
杜忠东 ;
徐勇 ;
余莉娜 .
高电压技术, 2007, (12) :134-138
[7]   一种双端测距算法的伪根问题与改进 [J].
辛振涛 ;
尚德基 ;
尹项根 .
继电器, 2005, (06) :36-38+45
[8]   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电流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分析 [J].
王明新 ;
张强 .
电网技术, 2005, (03) :9-14
[9]  
直流接地极接地性能及入地电流对变压器影响的研究[D]. 李泓志.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
[10]  
高压直流接地极热稳定及部分故障下对换流站中心母线影响的研究[D]. 袁士超.浙江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