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广东省化石能源用地定量研究与分析

被引:3
作者
杜鹏 [1 ,2 ]
许军 [3 ]
夏斌 [1 ]
杨蕾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关键词
化石能源; 生态足迹; 碳循环; 能源足迹产值; 生态压力;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0.02.096
中图分类号
F426.2 [];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83001 ;
摘要
以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通过分析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在碳循环过程中的碳蓄积能力(NEP),计算了广东省1990—2007年化石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并对广东省化石能源生态足迹的产值和生态压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广东在20世纪90年代至2007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化石能源占地面积总量由6398.21×103hm2增长到18340.74×103hm2;能源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呈不断增加趋势,由1990年的0.57上升至2007年的1.64。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正逐步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不断提高。煤炭生态足迹由1990年的66%下降至2007年的45%,化石能源产值2.43万元/hm2增长至16.95万元/hm2。
引用
收藏
页码:201 / 2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 [J].
谢鸿宇 ;
陈贤生 ;
林凯荣 ;
胡安焱 .
生态学报, 2008, (04) :1729-1735
[2]   中国1996年2005年能源生态足迹与效率动态测度与分析 [J].
李智 ;
鞠美庭 ;
刘伟 ;
邵超峰 .
资源科学, 2007, (06) :54-60
[3]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 [J].
郭秀锐 ;
杨居荣 ;
毛显强 .
地理研究, 2003, (05) :654-662
[4]   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 [J].
陈东景 ;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冰川冻土, 2001, (02) :164-169
[5]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地理学报, 2000, (05) :607-616
[6]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评介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02) :61-65
[7]  
广东省2001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J]. 胡新艳,刘一明.广东地质. 2003 (02)
[8]  
广东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广东省统计局, 2008
[9]  
广东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编著, 1976
[10]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2008 .2 World Bank. http://www.stats.gov.cn/tjsj/qtsj/gjsj/2008/t20090609-40256403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