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开放与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基于互联互通机制的经验证据

被引:8
作者
赵东
王爱群
机构
[1]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互联互通; 归类变更盈余管理; 双重差分;
D O I
10.19629/j.cnki.34-1014/f.181230001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202 ; 120202 ;
摘要
文章将互联互通机制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外生改善,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互通机制能够有效抑制管理层利用盈余项目错误分类操纵核心盈余的行为;而且,互联互通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对民营控股、股权集中度较高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约束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认为,当公司信息环境较差、代理问题更严重时,互联互通机制的治理效应更大。上述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互联互通机制的实施效果,继续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资本市场开放能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吗?——基于“沪港通”效应的实证检验 [J].
钟覃琳 ;
陆正飞 .
管理世界, 2018, 34 (01) :169-179
[2]   公开增发公司分类转移与核心盈余异象研究 [J].
李晓溪 ;
刘静 ;
王克敏 .
会计研究, 2015, (07) :26-33+96
[3]   基于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程富 ;
王福胜 .
财经研究, 2015, 41 (07) :81-94
[4]   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研究——基于政策监管视角 [J].
高雨 ;
闫绪奇 .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14, 28 (01) :32-42
[5]   “特殊损失项目”与“核心费用”之间的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研究 [J].
张子余 ;
张天西 .
财经研究, 2012, 38 (03) :70-80
[6]   国有控股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盈余管理视角 [J].
薄仙慧 ;
吴联生 .
经济研究, 2009, 44 (02) :81-91+160
[7]  
什么决定了盈余管理程度的差异:公司治理还是经营绩效?——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孙亮,刘春.中国会计评论. 2008(01)
[8]   产权、代理成本和代理效率 [J].
李寿喜 .
经济研究, 2007, (01) :102-113
[9]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 [J].
王亚平 ;
吴联生 ;
白云霞 .
经济研究, 2005, (12) :102-112
[10]   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 [J].
孙铮 ;
王跃堂 .
财经研究, 1999, (04) :3-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