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监管的内涵、目的与实践

被引:7
作者
谭人友 [1 ,2 ]
叶瑶 [1 ,2 ]
于涛 [1 ]
机构
[1]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资产管理; 混业经营; “穿透式”监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文章梳理了近年发布的"穿透式"政策法规,认为"穿透式"监管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其内涵体现在资产端的"穿透"和资金端的"穿透"两个层面,目的是防范系统性风险、规避监管盲区、防止错误销售以及适应混业经营监管需求;最后总结了银行理财类资管产品、券商资管产品、信托资管产品、保险资管产品、私募基金资管产品、资产管理公司"穿透式"监管的实践情况。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穿透式监管与资产管理 [J].
苟文均 .
中国金融, 2017, (08) :17-20
[2]  
吴晓灵:用“穿透式”监管化解资管风险[J]. 胡宇新.中国金融家. 2017(03)
[3]   互联网金融迎来“穿透式”监管 [J].
杜娟 ;
李桂花 .
检察风云, 2016, (23) :30-32
[4]   加强穿透式风险管理 [J].
沈小平 .
中国金融, 2016, (23) :39-40
[5]   金融监管体制选择:国际比较、良好原则与借鉴 [J].
张晓朴 ;
卢钊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9) :79-87
[6]   巴塞尔Ⅲ在监管理论与框架上的改进:微观与宏观审慎有机结合 [J].
范小云 ;
王道平 .
国际金融研究, 2012, (01) :63-71
[7]  
资产管理监管必须“全穿透”[N]. 陈涛.经济参考报. 2017 (001)
[8]  
“穿透式”监管来袭[N]. 蔡恩泽.中国审计报. 2017 (007)
[9]   Deciphering the Liquidity and Credit Crunch 2007-2008 [J].
Brunnermeier, Markus K. .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9, 23 (01) :77-100
[10]  
Measuring systemic risk: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J] . Alfred Lehar.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 200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