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高教改革——兼论创造性思维的耗散结构模型

被引:35
作者
陈士俊
机构
[1] 天津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天津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改革;
D O I
10.19484/j.cnki.1000-8934.2003.05.014
中图分类号
O415.3 [耗散结构与自组织];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201 ; 040106 ;
摘要
耗散结构理论作为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具有普通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的启发为依据,揭示了创造性活动的发生机制,建立了创造性思维的耗散结构模型,探讨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及高等教育改革应该努力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69+88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科技创新人才的心理素质及其培养 [J].
陈士俊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1) :71-76
[2]   论直觉和灵感思维的自组织机制 [J].
刘国建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1, (05) :25-27
[3]   从无序到有序——试以耗散结构论分析创新的机制 [J].
刘承波 .
教育与现代化, 2001, (03) :14-18+62
[4]   “耗散结构”、“协同”理论与管理思想方法 [J].
关西普 ;
邱平济 ;
陈士俊 .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 1988, (03) :66-72
[5]  
从混沌到有序[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比利时)普里戈金(Prigogine,I.),(法)斯唐热(Stengers,I.)著, 1987
[6]  
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如生 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