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智能配电网动态特性的技术方法

被引:18
作者
谢伟 [1 ]
王少荣 [2 ]
张勇 [1 ]
佘倩 [2 ]
包海龙 [1 ]
余珏 [2 ]
钱越 [2 ]
李妍 [2 ]
机构
[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2]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动态特性优化; 能量动态补偿; 合环装置; 附加控制;
D O I
10.13335/j.1000-3673.pst.2018.2809
中图分类号
TM76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针对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和电动汽车等在配电网层面的接入对智能配电网带来的影响,开展了智能配电网的不良动态问题研究。依据理论分析、多场景下PSCAD的仿真结果详细分析了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和电动汽车等的接入可能会给智能配电网带来的不良动态问题。从整体出发,提出了若干优化智能配电网动态特性的技术方法,包括平抑智能配电网不良动态过程的能量动态补偿方法、综合改善电气联络关系和能量动态补偿功能的合环装置以及改善系统动态特性的附加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配电网系统动态模型构建的非解析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优化智能配电网动态特性的分层分布式精准协调控制系统框架。该文给出了对所提出的技术方法的原理框图,并阐明了它们的技术原理。
引用
收藏
页码:863 / 87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提高DG接纳能力的配电网动态重构方法 [J].
易海川 ;
张彼德 ;
王海颖 ;
吴宇 ;
袁国森 ;
吕柔睿 .
电网技术, 2016, 40 (05) :1431-1436
[2]   主动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优化规划方案研究 [J].
张跃 ;
杨汾艳 ;
曾杰 ;
张斌 ;
梁唐杰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 43 (15) :67-72
[3]   分布式电源接入下配电网电压无功控制效果分析 [J].
王旭强 ;
刘广一 ;
曾沅 ;
杨占勇 ;
范士雄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4, 42 (01) :47-53
[4]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对电力系统影响研究综述 [J].
雷金勇 ;
李战鹰 ;
卢泽汉 ;
辛焕海 ;
杨欢 .
南方电网技术, 2011, 5 (04) :46-50
[5]   分布式发电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协同发展趋势 [J].
季阳 ;
艾芊 ;
解大 .
电网技术, 2010, 34 (12) :15-23
[6]   风能与光伏混合微电网的建模和仿真 [J].
周念成 ;
王强钢 ;
杜跃明 .
中国电力, 2010, (04) :81-85
[7]   光伏发电接入智能配电网后的系统问题综述 [J].
刘伟 ;
彭冬 ;
卜广全 ;
苏剑 .
电网技术, 2009, 33 (19) :1-6
[8]   分布式发电系统继电保护技术 [J].
袁超 ;
吴刚 ;
曾祥君 ;
乔辉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 (02) :99-105
[9]   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J].
钱科军 ;
袁越 .
继电器, 2007, (13) :25-29
[10]   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保护协调性研究 [J].
王希舟 ;
陈鑫 ;
罗龙 ;
甘德强 .
继电器, 2006, (03)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