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方式变迁对民族旅游村寨自然环境的影响——以雨崩村为例

被引:30
作者
孙九霞 [1 ]
刘相军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
[2]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生计方式; 民族旅游村寨; 自然环境; 雨崩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通过对众多民族旅游村寨的典型代表(雨崩村)生计方式变迁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民族志描述,发现:传统社会,雨崩村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生计方式与自然资源基本处于平衡的良性状态;现代社会,旅游接待成为当地的主导生计方式,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更为复杂、微妙的影响。这既与当地旅游开发经营过度商业化有关,又与雨崩村至今处于未通公路的封闭状态密切相关。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其他学科对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的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地方性知识视角下的传统文化传承与自然环境保护研究——以雨崩藏族旅游村寨为例 [J].
孙九霞 ;
刘相军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4 (06) :71-77
[2]   可持续生计目标下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河北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王家寨社区为例 [J].
王瑾 ;
张玉钧 ;
石玲 .
生态学报, 2014, 34 (09) :2388-2400
[3]   可以找到第三种生活方式吗?——关于中国四种生计类型的自然保护与文化生存 [J].
庄孔韶 .
社会科学, 2006, (07) :35-41
[4]   LINKAGES AMONG BIODIVERSITY, LIVELIHOOD, AND TOURISM [J].
Nyaupane, Gyan P. ;
Poudel, Surya .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1, 38 (04) :1344-1366
[5]   A Livelihood Approach to Sustainability [J].
Tao, Teresa C. H. ;
Wall, Geoffrey .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09, 14 (02) :137-152
[6]  
Tourism as a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trategy.[J].Teresa C.H. Tao;Geoffrey Wall.Tourism Management.2008, 1
[7]  
雪山之书.[M].郭净; 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8]  
地方性知识.[M].(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Geertz)著;王海龙;张家〓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