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大学值得吗——对大学质量回报的估计

被引:12
作者
刘泽云 [1 ]
邱牧远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首都教育经济研究院
[2] 中国工商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关键词
大学质量; 人力资本; 教育回报率; 异质性;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701008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国内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大学教育数量的经济田报,较少关注大学教育质量的经济回报。由于存在不可观测的异质性和异质性回报,OLS、匹配法和工具变量法等方法都难以正确估计大学质量的回报。本文基于2004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以"211"大学作为中国高质量大学的标准,使用赫克曼等人建立的异质性模型,发现我国大学质量的平均回报率(ATE)为11,4%。这说明在中国,大学质量对劳动者的收入存在正面影响。研究还发现无论对于处理组还是非处理组,选择偏差均为负而分类收益均为正,表明个体基于比较优势自愿地做出了是否上"211"大学的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9+191 +191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211”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起薪分析 [J].
岳昌君 ;
陈昭志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15, 13 (03) :143-157+192
[2]   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变化:1992~2009——基于MTE方法的实证研究 [J].
张巍巍 ;
李雪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 16 (03) :63-77
[3]   高等教育生源质量与教育质量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兼论教育的生产与信号功能 [J].
范静波 .
教育科学 , 2013, (03) :71-75
[4]   高等教育质量收益的估计:基于倾向指数匹配法的研究 [J].
刘泽云 ;
邱牧远 .
中国人口科学, 2011, (05) :85-93+112
[5]   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大学收益的观察 [J].
袁诚 ;
张磊 .
经济研究, 2009, 44 (05) :42-51
[6]   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区域差异 [J].
乔锦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23-28
[7]   中国教育质量与收益率的微观计量分析 [J].
任兆璋 ;
范闽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9) :91-96
[8]   选择偏差、比较优势与教育的异质性回报∶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J].
李雪松 ;
詹姆斯·赫克曼 .
经济研究, 2004, (04) :91-99+116
[9]  
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回报[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宏彬, 2008
[10]  
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李立峰,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