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耦合关系的中国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测度

被引:37
作者
仇娟东
赵景峰
吴建树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 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效益; 耦合关系; 熵值赋权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新时期,土地利用的属性决定了土地利用能同时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而这两种效益的交互耦合进一步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本研究建立了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模型,设计了分别测度这两种效益的指标体系,用熵值赋权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土地利用中这两种效益的系数及其耦合协调发展系数。结果显示:第一类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均较好的上海市;第二类地区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较好但生态环境建设相对滞后的地区;第三类是生态环境较好但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第四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生态环境建设更为落后的地区;第五类是生态环境建设滞后但社会经济发展更为落后的地区。最后,对每一个类型的成因和未来发展思路作了说明,在此基础上,又说明了中国土地利用的整体效益仍较为有限、整体效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提高我国土地利用效益的现实选择等基本政策含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耦合关系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广州和深圳为例 [J].
曹堪宏 ;
朱宏伟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8) :58-66+79
[2]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开发区土地开发效益评价——以浙江省南浔经济开发区为例[J]. 陈伟,吴群.广东土地科学. 2010 (03)
[3]   地根经济视角下土地政策反周期调节的机理分析 [J].
杨雪锋 ;
史晋川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 (06) :5-11
[4]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宋建波 ;
武春友 .
中国软科学, 2010, (02) :78-87
[5]   耕地利用效益体系与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重构 [J].
牛海鹏 ;
张安录 ;
李明秋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 (02) :164-167
[6]   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J].
梁红梅 ;
刘卫东 ;
刘会平 ;
林育欣 ;
刘勇 .
地理科学, 2008, (05) :636-641
[7]   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 [J].
崔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64-69
[8]   土地整理效益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宁阳县伏山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J].
王瑷玲 ;
赵庚星 ;
李占军 ;
杜静 ;
马云波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43-147
[9]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 [J].
梁红梅 ;
刘卫东 ;
刘会平 ;
林育欣 ;
刘勇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2) :42-48
[10]   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系统分析 [J].
李边疆 ;
王万茂 .
干旱区地理, 2008, (01) :1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