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危险行为理论基础的重构与阐释

被引:10
作者
阮神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共同危险行为; 证据损害现象; 证据整体化; 证明妨碍理论;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8.03.005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共同危险行为的既有理论无法回答一些边缘性案件能否适用《侵权责任法》第10条。本文考察了美国法上的择一责任制度,提出了基于证据损害现象的证据整体化理论,即各个行为人实施的危险行为相互作用,使原告陷于无法辨别谁是真正加害人的困境,这种困境不能由无辜的受害人承担,而应该由行为人负担,故在举证上应当对受害人予以优待;即应当允许用整体行为与损害的因果关系来推定个别行为因果关系成立。这种理论一方面符合证明妨碍的法律思想,也能完美地解释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没有不当地限缩典型性案例的适用,还可以恰当地处理边缘性案例。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民事诉讼视野下的共同危险行为 [J].
任重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 21 (06) :56-73
[2]   实体与程序之调和:证明妨碍的客观要件探究 [J].
包冰锋 .
证据科学, 2013, 21 (06) :676-685
[3]   论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的共同危险行为——《侵权责任法》第10条的解释论问题 [J].
饶雷际 ;
蔡永明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33 (03) :122-126
[5]   多元化适用:证明妨碍法律效果的选择路径 [J].
包冰锋 .
现代法学, 2011, 33 (05) :85-94
[6]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 [J].
包冰锋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7 (02) :29-36
[7]   论连带责任的性质 [J].
李永军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1, (02) :80-88+159
[8]   论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的共同危险行为 [J].
陈海 .
前沿, 2011, (03) :98-102
[9]   关于创设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基本视野 [J].
毕玉谦 .
证据科学, 2010, 18 (05) :58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