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与内涵研究

被引:9
作者
罗海平 [1 ]
叶祥松 [2 ]
机构
[1]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
[2] 广东商学院民营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集体经济; 合作制; 产权; 股份制;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08.07.013
中图分类号
F321.32 [集体所有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长期以来的"集体经济"以及"集体所有制"认识都深受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偏离了"集体经济"的本来含义。马克思有合作制的理论论述却没有使用"集体所有制"这一概念,而合作制却是集体经济的原初规定。鉴于国有全民经济、股份制以及股份合作制的本质规定以及现代公司制的发展要求,集体经济组织应该从"无差异的所有者"群体向"有差异所有者"的法人企业转变;从集体成员"无差异政治福利"的所有者权益实现形式向能定量化、能兼顾风险偏好和利益激励的"按股分红"转变。同时,需要剥离集体企业员工作为所有者个体和公司职员的双重身份,理顺所有者和职员的分配关系。而这些都必须基于集体经济本质的重新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几个重大所有制关系的梳理与重构——兼论“和谐所有制”理论体系的构建 [J].
叶祥松 ;
罗海平 .
经济评论, 2006, (02) :25-30
[2]   论集体经济的基本特征 [J].
凌晋良 .
中国集体经济, 2003, (10) :18-20
[3]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变迁的历史及其趋势 [J].
王树春 .
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3, (01) :1-7
[4]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孙亚范著, 2006
[5]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著,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