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视角下中国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的壁垒与破解

被引:9
作者
匡贞胜
林晓言
机构
[1]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边界效应; 边界转化; 京津冀; 协调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从边界效应转化的视角探讨了中国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主要观点如下:从均衡发展的视角讲,京津冀一体化的范围由三地经济边界而非行政边界决定;边缘地区合作先行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在循环因果累积机制的支持下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地方政府是省际边界屏蔽效应的主要来源,因此京津冀合作必须摒弃地方政府的干预,发挥市场、中央政府以及次区域组织在资源流动和配置、制度供给和协调规划方面的影响作用,共同促成边界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以显著降低边界合作的交易成本,实现边界效应从屏蔽到中介的转化。最后,以京廊边界为例探讨了边界转化的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京津冀省市间的边界效应与协调发展的动态分析 [J].
李冰 ;
余冬根 ;
吴树华 .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6 (01) :18-22+85
[2]   “京津冀”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J].
张玉杰 .
经济论坛, 2014, (03) :18-22
[3]   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研究 [J].
龚胜生 ;
张涛 ;
丁明磊 ;
梅琳 ;
吴清 ;
葛履龙 ;
储环 .
中国软科学, 2014, (01) :96-104
[4]   图们江区域多边合作开发研究 [J].
毛健 ;
刘晓辉 ;
张玉智 .
中国软科学, 2012, (05) :80-92
[5]   中国区域市场分割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综述 [J].
林志鹏 ;
龙志和 .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 (02) :109-111+119
[6]   西方经济地理学对国家边界及其效应的研究进展 [J].
王亮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5) :601-608
[7]   中国地方政府与次区域合作:动力、行为及机制 [J].
苏长和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 (05) :4-24+156
[8]   边界区域整合理论研究综述 [J].
姜海宁 ;
谷人旭 .
工业技术经济, 2010, 29 (03) :118-123
[9]   本地偏好、边界效应与市场一体化——基于中国地区间增值税流动数据的实证研究 [J].
行伟波 ;
李善同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4) :1455-1474
[10]   边界转型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机制 [J].
李铁立 .
欧洲研究, 2008, (04) :1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