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的外部性角度看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的转变

被引:7
作者
曹莲娜
机构
[1]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投入机制; 外部性; 户籍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2.3 [义务教育];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20世纪80年代至今,20多年间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以农民投入为主转向以政府投入为主。原因是多方面的:税费改革的促发,解决教育地区不平衡的考虑等等,根本原因是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属于公共品。本文试图从教育外部性结合户籍制度这一较为独特的视角阐释这一巨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2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回顾与比较 [J].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 ;
张少春 ;
张磊 ;
孟祥银 ;
吕炜 ;
顾然 ;
吕嘉 .
财政研究, 2005, (11) :54-58
[2]   户籍制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J].
袁文倩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5) :148-151
[3]   客观评价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发展的历史过程 [J].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 ;
张少春 ;
吕炜 ;
王晔 ;
朱昌发 .
财政研究, 2005, (07) :2-8
[5]   公共物品与政府的作用 [J].
胡乐明 .
当代财经, 2001, (06) :26-29
[6]   我国流动人口发展的历程与对策 [J].
张庆五 .
人口与经济, 1991, (06) :13-19+12
[7]  
中部地区乡镇财政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方宁著, 2004
[8]  
中国公共支出与预算政策[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马国贤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