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罪司法认定的误识与匡正

被引:64
|
作者
孙国祥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骗取贷款罪; 金融秩序; 司法认定; 贷款安全;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6.05.006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骗取贷款罪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犯罪司法认定中使用率极高的罪名。然而,司法实务部门对骗取贷款罪构成要素把握不一,有令该罪沦落为"口袋罪"之虞。法益侵害是犯罪构成要素解释的指针,骗取贷款罪保护的不是抽象的金融秩序,而是金融机构的贷款安全。该罪的被害人是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担保人及其担保财产不应纳入该罪的保护对象。无论是"骗取"行为还是"严重情节",都需要从有无侵害金融机构贷款安全方面进行实质认定。在有足额担保并且未造成贷款人实际损失或者案发前归还贷款的情况下,行为人的贷款行为不构成骗取贷款罪。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使用虚假材料骗取贷款的行为定性
    吴杰
    张梅
    [J]. 中国检察官, 2015, (10) : 43 - 45
  • [2] 对批判立法之法益概念的检视
    克劳斯罗克辛
    陈璇
    [J]. 法学评论, 2015, 33 (01) : 53 - 67
  • [3] 骗取贷款罪的司法认定
    王栋
    张建兵
    汤东浩
    [J]. 中国检察官, 2013, (24) : 7 - 9
  • [4] 构成要件符合性与客观处罚条件的判断
    柏浪涛
    [J].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 131 - 146
  • [5] 骗取他人担保以获取贷款 无非法占有目的也构成犯罪[N]. 李小文.检察日报. 2015 (003)
  • [6] 刑法总论教科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金霍伊泽尔, 2015
  • [7] 存贷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勇, 2012
  • [8] 规范论和刑法解释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高桥则夫, 2011
  • [9] 金融欺诈犯罪立法原理与完善[M]. 法律出版社 , 刘远, 2010
  • [10] 犯罪被害人学[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李伟,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