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网络心理依赖、疏离现实与自我救赎

被引:4
作者
周彬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心理依赖; 行为异化; 疏离感; 自我管理; 网络场域;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21.01.019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B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40201 ;
摘要
信息时代人们工作生活的大多数场景都与网络相连,这既给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导致了人们逐渐产生网络心理依赖。人们不合理地使用和依赖网络,沉溺于网络场域,造成疏离现实,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网民网络心理依赖种种表现、特征及危害,分析网民行为异化和疏离现实的困境并提出网民回归现实、合理使用网络的自我救赎之策,将有助于正确引导社会大众网民健康使用网络。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祛魅与消解:网络泛娱乐主义的资本逻辑批判 [J].
张恂 ;
吕立志 .
思想教育研究, 2020, (06) :72-76
[2]   论信息社会人的异化——基于马克思社会时间理论的一种系统分析 [J].
李妍 ;
韩志伟 .
系统科学学报, 2020, 28 (03) :60-64
[3]   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J].
康翠萍 ;
徐冠兴 ;
魏锐 ;
刘坚 ;
郑琰 ;
刘妍 ;
甘秋玲 ;
马利红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 (02) :71-82
[4]   网络语言社会功能及用语关注焦点 [J].
周彬 .
理论建设, 2019, (06) :102-107
[6]   大学新生的羞怯、自尊与网络依赖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 [J].
高峰强 ;
张淑洁 ;
隋怡 ;
王鹏 ;
石洁茹 ;
孟维璇 ;
司英栋 .
心理科学, 2019, 42 (02) :387-394
[7]   无聊情绪与生活世界——海德格尔的技术/社会批判及其限度 [J].
王钊 ;
赵卫国 .
现代哲学, 2018, (04) :64-69+77
[8]   社会存在感的满足:微信用户的广告接受意愿 [J].
秦雪冰 .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8, 71 (02) :64-70
[9]   “自我救赎”的三种途径——叔本华宗教哲学思想论 [J].
柴琳 .
浙江学刊, 2015, (01) :21-26
[10]   大学生网络依赖易感群体特征及团体辅导教育 [J].
吴先琳 ;
徐才千 .
中国成人教育, 2014, (13) :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