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

被引:22
作者
江河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海权; 海洋强国战略; 大国政治; 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 海洋维权能力;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4.01.021
中图分类号
D993.5 [海洋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周边海洋争端的激化使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被侵犯,大国的兴衰史也表明强大的海权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的基本前提。国际法的双重法理和国家主权的双重属性为现代海权的界定提供了理论框架。海权的权力属性要求中国通过海洋强国战略来强化其海权,从而在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互动中加强在国际海洋立法和实施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有效地确立中国在海洋法律秩序中的基本权利。同时,现代海权的权利属性要求中国逐步适应国际争端解决司法化的发展趋势,并在南海仲裁案的启示下制定出其海洋维权能力建设的路线图。而现代海权双重属性的互动揭示了外交战略和法律战术的结合是中国海洋维权的最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主要缺陷及其完善 [J].
杨泽伟 .
法学评论, 2012, 30 (05) :57-64
[2]   试论国际性武装冲突中战争罪的国家责任 [J].
杨咏亮 .
法学评论, 2010, 28 (03) :75-81
[3]   国际法人本化趋势下的2008年《集束弹药公约》 [J].
黄志雄 ;
范琳 .
法学评论, 2010, 28 (01) :66-73
[4]   现代国际法的人本化发展趋势 [J].
曾令良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1) :89-103+207
[5]   霸权崛起与挑战国家范式分析 [J].
辛向阳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4, (04) :98-102
[6]  
当中国称霸海上[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 李露晔, 2004
[7]  
国家海上威力[M]. 海洋出版社[苏]戈尔什科夫, 1985
[8]  
The League of Nations covenant and the United Nations charter: An analysis of two international constitutions[J] . Russell S. Sobel.Constitu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 1994 (2)
[9]  
Seapower in Global Politics,1494-1993 .2 George Modelski,William R Thomps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