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非税收中性?——基于可抵扣范围与税负转嫁能力的分析框架

被引:17
作者
倪娟 [1 ]
彭凯 [2 ]
苏磊 [3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2]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3]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增值税税收中性; 实际税负; 税负转嫁能力; 可抵扣范围; 营改增;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12.42 [税收]; F832.51 [];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3 ; 1201 ; 020204 ; 1202 ; 120202 ;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可低扣范围与税负转嫁能力对增值税税收中性的影响。检验发现,可抵扣范围越小,增值税实际税负越高;企业面临的客户压力和供应商制约程度越高,企业税负转嫁能力越低,从而增值税实际税负越高。由此可见,宏观层面可抵扣范围的税制设计限定了企业的理论增值税税负,而微观层面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的税负转嫁博弈进一步造成了增值税并非中性的现实。同时,本文以营改增为政策场景,采用双重差分法进一步检验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税负的影响,发现营改增后服务业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整体没有显著增加,但可抵扣范围较小的服务业企业税负却上升,其中对客户依赖程度较高的服务业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更高,而供应商制约并没有显著影响服务业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本文的发现为企业增值税实际税负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并对当前增值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起到了参考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税负转嫁能力对“营改增”政策效应的影响——基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视角的检验 [J].
乔睿蕾 ;
陈良华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6) :117-135
[2]   “营改增”的减税效应和分工效应:基于产业互联的视角 [J].
范子英 ;
彭飞 .
经济研究, 2017, 52 (02) :82-95
[3]   税收激励和企业投资——基于2004~2009年增值税转型的自然实验 [J].
许伟 ;
陈斌开 .
管理世界, 2016, (05) :9-17
[4]   “营改增”是否促进了分工: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J].
陈钊 ;
王旸 .
管理世界, 2016, (03) :36-45+59
[5]   “营改增”、企业议价能力与企业实际流转税税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童锦治 ;
苏国灿 ;
魏志华 .
财贸经济, 2015, (11) :14-26
[6]   “营改增”的效应分析 [J].
王乔 ;
伍红 .
税务研究, 2014, (12) :27-30
[7]   基于宏观视角的“营改增”效应分析 [J].
郝晓薇 ;
段义德 .
税务研究, 2014, (05) :3-7
[8]   财政集权、政府控制与企业税负——来自中国的证据 [J].
刘骏 ;
刘峰 .
会计研究, 2014, (01) :21-27+94
[9]   上海“营改增”试点调查分析 [J].
张腾 .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3, (02) :16-18
[10]   上海增值税改革对现代服务业的影响测算及效应评估 [J].
何骏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10) :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