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融入:一个概念的社会学意义

被引:161
作者
陈成文 [1 ]
孙嘉悦 [2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关键词
社会融入; 社会行动; 弱势群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作为一个广为流传的学术术语,社会融入已为国内外诸多学者们所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学术界有基于社会参与视角的"社会排斥论"、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社会融合论"以及基于市民化视角的"移民融入论"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但这三种视角均存在不足之处,都没有达到概念表述的科学化要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融入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从欧盟社会融入政策视角看我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J].
刘建娥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11) :106-112
[2]   社会行动:韦伯和吉登斯行动理论之比较 [J].
张广利 ;
王登峰 .
学术交流, 2010, (07) :135-139
[3]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J].
梁波 ;
王海英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2) :18-27+126
[5]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综述 [J].
胡杰成 .
兰州学刊 , 2008, (12) :87-89+142
[6]   西方社会融合概念探析及其启发 [J].
嘎日达 ;
黄匡时 .
理论视野, 2008, (01) :47-49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 [J].
丁宪浩 .
调研世界, 2007, (03) :20-23+4
[8]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 [J].
任远 ;
邬民乐 .
人口研究, 2006, (03) :87-94
[9]   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J].
李培林 .
社会学研究, 1996, (04) :42-52
[10]  
漂泊与寻根.[M].郭星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978-7-300-13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