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的衰颓与新民粹主义的崛起

被引:15
作者
宋朝龙
机构
[1]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身份政治; 衰颓; 新民粹主义;
D O I
10.16365/j.cnki.11-4054/d.2020.02.014
中图分类号
D08 [其他政治理论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20世纪70、8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大规模阶级斗争相对缓和,新自由主义乘势崛起。作为新自由主义主流运动的补充,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发展起来。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从经济决定论转向文化和意识形态决定论,从大规模集体行动的逻辑转向分散的斗争。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大规模社会运动复兴,经济议题回到政治运动的中心,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的文化和自我意识革命逐步衰颓,新民粹主义乘势崛起。在聚焦经济议题和强调集体行动方面,新民粹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迥然不同,但是从强调族群的文化和身份差异的角度来说,新民粹主义又把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发展到了极端。后现代主义身份政治是与金融资本的上升期相适应的,新民粹主义是与金融资本的下降期相适应的,但二者都因不理解金融资本的本性而把民众运动引向了错误的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运动才能赋予民众运动以正确的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本雅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 [J].
夏巍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 (04) :116-121
[3]   身份政治、多元文化主义及其对美国秩序的冲击 [J].
王建勋 .
当代美国评论, 2019, 3 (02) :48-67+123
[4]   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结构变化与货币政策决定——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 [J].
王娜 ;
张晨 .
江汉论坛, 2019, (05) :38-44
[6]   身份政治的理论逻辑 [J].
汪越 .
学术界, 2018, (03) :85-95+276
[7]   列宁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扬弃 [J].
宋朝龙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7, (03)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