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上海市碳排放量及碳源分布
被引:11
|
作者
:
杨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杨鹏
陶小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陶小马
崔风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崔风暴
机构
: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年
/ 38卷
/ 09期
关键词
:
上海市;
碳排放量;
碳源;
分布;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
0706 ;
070602 ;
摘要
:
对上海市碳源-碳汇的发展现状、增减趋势以及产业-行业层面的碳源分布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的碳排放量在15年内增加了将近2.54倍,且相对于碳源的快速增加而言,上海的碳汇数量很少;工业与交通运输领域是当前上海市的主导碳源,产生了80%以上的碳排放量,且交通运输领域将可能成为上海市潜在的第一碳源;制造业是工业领域的最大碳源,且其碳排放量高度集中在冶金、石油和化工领域;上海市有必要在碳源等级管理和碳生产率基础上建立全新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397 / 14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
陈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陈飞
诸大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诸大建
[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10)
: 71
-
79
[2]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方精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方精云
郭兆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郭兆迪
朴世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朴世龙
陈安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安平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 804
-
812
[3]
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 钱杰.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
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李风亭, 2009
[5]
Modeling the carbon cycle of urban systems
Churkina, Galina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Max Planck Inst Biogeochem, D-07745 Jena, Germany
Univ Michigan, Sch Nat Resources & Environm, Ann Arbor, MI 48109 USA
Max Planck Inst Biogeochem, D-07745 Jena, Germany
Churkina, Galina
[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8,
216
(02)
: 107
-
113
[6]
A critical look at representations of urban areas in global maps
David Poter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Princeton University,Office of Population Research
David Potere
Annemarie Schneid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Princeton University,Office of Population Research
Annemarie Schneider
[J].
GeoJournal,
2007,
69
(1-2)
: 55
-
80
[7]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胡锦涛. 人民日报 . 2009
←
1
→
共 7 条
[1]
低碳城市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上海实证分析
陈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陈飞
诸大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同济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诸大建
[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10)
: 71
-
79
[2]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方精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方精云
郭兆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郭兆迪
朴世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朴世龙
陈安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与分析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陈安平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 804
-
812
[3]
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 钱杰.华东师范大学 2004
[4]
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李风亭, 2009
[5]
Modeling the carbon cycle of urban systems
Churkina, Galina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Max Planck Inst Biogeochem, D-07745 Jena, Germany
Univ Michigan, Sch Nat Resources & Environm, Ann Arbor, MI 48109 USA
Max Planck Inst Biogeochem, D-07745 Jena, Germany
Churkina, Galina
[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8,
216
(02)
: 107
-
113
[6]
A critical look at representations of urban areas in global maps
David Potere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Princeton University,Office of Population Research
David Potere
Annemarie Schneid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Princeton University,Office of Population Research
Annemarie Schneider
[J].
GeoJournal,
2007,
69
(1-2)
: 55
-
80
[7]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胡锦涛. 人民日报 . 2009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