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一个分析框架——兼以流域污染治理为例

被引:17
作者
金正庆 [1 ]
孙泽生 [2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
[2] 浙江科技学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外部性; 监督激励性补偿; 流域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本文从监督激励视角出发,提出了一个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分析框架。本文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科层制分权结构下的激励相容问题,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不但需考虑到外部性的矫正,而且需要提供监督激励性的补偿。外部性的溢出范围、受益受损者的辨识难度、支付能力、交易成本和监督成本等因素共同决定了生态补偿的成本分担机制和经济政策选择。以流域污染及补偿为例,本文提出了机制改革的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64 +6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政策取向 [J].
孙新章 ;
谢高地 ;
张其仔 ;
周海林 ;
郭朝先 ;
汪晓春 ;
刘荣霞 .
资源科学, 2006, (04) :25-30
[2]   加总技术视角的公共物品自愿供给理论:研究进展 [J].
孙泽生 .
河南社会科学, 2005, (03) :61-65+73
[3]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
钟瑜 ;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43
[4]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J].
庄国泰,高鹏,王学军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6) :413-418
[5]  
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王金南,庄国泰主编, 2006
[6]  
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保罗·R.伯特尼,(美)罗伯特·N.史蒂文斯主编, 2004
[7]  
中国水污染防治体制与政策[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王金南等著, 2004
[8]  
Maxium Victim Benefit: A Fair Division Process in Transboundary Pollution Problems[J] . Henry Van Egteren,Jianmin Tang.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 199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