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假诉讼:兼评我国第三人撤销诉讼实践

被引:94
作者
任重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虚假诉讼; 第三人撤销诉讼; 裁判作用方式; 另行起诉; 既判力;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4.06.015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虚假诉讼法律成因及对策分析不仅对确定《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3款结果条件有决定意义,更对民事诉讼的体系结构调整有重要参考价值。以生效裁判对案外第三人合法权益构成的侵害为标准,法律意义上的虚假诉讼只存在于合同被撤销后虚假诉讼当事人回复所有权、协议不成时请求法院分割共有财产以及因虚假诉讼致使案外第三人无法另行诉讼三种情形。对民事裁判作用方式的误读、对另行起诉制度的忽视以及既判力制度的缺失构成虚假诉讼的根本法律成因,只有对以上问题作出实质回应,才能根本解决虚假诉讼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62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2012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条文释解.[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 编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M].奚晓明; 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释义.[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编.法律出版社.2012,
[5]  
物权.[M].崔建远;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  
民法物权.[M].王泽鉴;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编.法律出版社.2007,
[8]  
合同法总论.[M].韩世远; 著.法律出版社.2004,
[9]  
民事诉讼法.[M].张卫平著;.法律出版社.2004,
[10]  
合同法研究.[M].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