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责分立与基层避责:一种理论解释

被引:285
作者
倪星 [1 ]
王锐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
[2]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关键词
权责分立; 风险管理; 避责行为; 基层政府; 行政体制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基层避责现象的滋生蔓延,给公共治理造成了系统性冲击。通过"结构—风险—行为"分析框架解释基层避责的内在逻辑,发现基层政府权责分立的现实结构安排不仅无法有效抵御和化解外部系统性风险,还成为内部非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导致基层行政人员在面对不确定性、不平等性和扩散性风险陡增时,采取组合策略规避直接责任和潜在责任,具体表现为事前纵向策略、事前横向策略、事后纵向策略和事后横向策略。实践证明,避责行为导致了基层政府创新缺失、权威流失、被动回应等严重后果,并引发链式反应,阻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重新激发基层创新活力,亟需持续深化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构建危机管理和风险动态防控机制,实现激励与约束的动态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35+206 +206-207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从邀功到避责:基层政府官员行为变化研究 [J].
倪星 ;
王锐 .
政治学研究, 2017, (02) :42-51+126
[3]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2, (09) :105-125
[4]   制度化与有效性的平衡——领导小组与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研究 [J].
赖静萍 ;
刘晖 .
中国行政管理, 2011, (08) :22-26
[5]   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 [J].
贝克 ;
邓正来 ;
沈国麟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5) :208-231+246
[6]   通过运动进行治理:乡镇基层政权的治理策略 对中国中部地区麦乡“植树造林”中心工作的个案研究 [J].
狄金华 .
社会, 2010, 30 (03) :83-106
[7]   观察“风险”何以可能 关于卢曼《风险:一种社会学理论》的评述 [J].
张戌凡 .
社会, 2006, (04) :173-187
[8]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人民出版社 , 习近平, 2017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外文出版社 , 习近平, 2017
[10]  
弱者的武器[M]. 译林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