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理论视角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现实困难与实践探索

被引:14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信贷; 契约成本; 乡村中介; 乡村振兴;
D O I
10.13891/j.cnki.mer.2020.07.016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832.7 [地方金融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章从契约理论出发,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实困境,并通过江苏地区的典型案例,探讨了构建内生性金融体系、解决农村信贷市场失灵的可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采集成本、信息处理与识别成本、监督控制成本、了结处置成本过高削弱了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积极性;合作社内部熟人关系、农业龙头企业处置农业抵押物的产业链优势、政府机构识别农户资质以及农村服务组织提升农户竞争力等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水平;金融"嵌入"农业体系,实现体系内部的互利共生、协调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上述发现为中国农村发展和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思路,相关部门应尽快培育具备中介功能的农村经济组织,构建内生于农村社会的金融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J].
刘刚 .
理论探讨, 2019, (06) :118-123
[2]   政府功能视角下“政银担”贷款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山东和安徽为例 [J].
黄惠春 ;
范文静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2) :131-141+160
[3]   第三方治理对农户信用贷款可获性影响研究 [J].
周明栋 ;
陈东平 .
江苏社会科学, 2018, (05) :111-120
[4]   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制度构建 [J].
陈放 .
探索, 2018, (03) :163-169
[5]   再议农户信贷需求及其信贷可得性 [J].
何广文 ;
何婧 ;
郭沛 .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02) :38-49
[6]   专用性资产、声誉效应与农村互联性贷款的自我履约 [J].
米运生 ;
郑秀娟 ;
李宇豪 .
经济科学, 2017, (05) :78-94
[7]   双重目标如何影响了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 [J].
周月书 ;
彭媛媛 .
中国农村观察, 2017, (04) :102-115
[8]   金融机构规模、贷款技术与农村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 [J].
董晓林 ;
张晓艳 ;
杨小丽 .
农业技术经济, 2014, (08) :100-107
[9]   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典型案例与理论含义 [J].
刘西川 ;
程恩江 .
财贸经济, 2013, (08) :47-57
[10]   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绩效评价:农商行案例分析 [J].
刘锡良 ;
刘利红 ;
刘海二 .
财经科学, 2013, (08) :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