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视野下人格权的发展——以美国隐私权为例

被引:33
作者
高圣平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隐私权法; 《美国宪法》; 第一修正案; 具体人格权; 《美国私人秘密法》; 个别人格权; 人格权法;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美国; 法的理论; 比较法;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12.01.004
中图分类号
D971.2 []; DD913 [];
学科分类号
0301 ; 03 ;
摘要
<正>在比较法上,"人格权"并非"显学",①这一语汇明显具有大陆法色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保护人格利益已为各国法制所共同认同。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立法技术,各国对人格权益的保护也各具特色。②美国法上并无人格权的概念和体系,但隐私权却具有大致相同的功用,其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隐私权的概念本身即源自美国,历经百余年的发展,美国法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影响甚巨。③笔者不揣浅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人格权的两种基本理论模式与中国的人格权立法 [J].
薛军 .
法商研究, 2004, (04) :63-75
[3]  
判解研究[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王利明, 2011
[4]  
人格权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日) 五十岚清, 2009
[5]  
域外个人数据保护法汇编[M]. 法律出版社 , 周汉华, 2006
[6]  
中国人格权法立法报告[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杨立新主编, 2005
[7]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M]. 群众出版社 , 张新宝著, 2004
[8]  
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主编], 2003
[9]  
民法总则[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著, 2001
[10]  
Privacy, Publicity, and the Portrayal of Real People by the Media[J] . The Yale Law Journal . 197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