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标尺”还是“乌托邦”?——比较视野中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被引:39
作者
吴泽勇
机构
[1] 河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证明标准; 诉讼证明; 民事证据; 民事诉讼;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4.03.013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对证明标准制度功能的不同期待,构成了两大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关键差别。基于职业法官专司审判的司法组织方式,德国法将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定位于法官个人的内心确信;二元制司法组织方式以及陪审团集体裁决的决策机制,则让英美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最终落脚于盖然性优势。同样因为制度背景的差异,证明标准的制约功能仅仅在英美法系获得了较多发展;在大陆法系,人们转而依靠法官的事实说理来对事实认定加以控制。认识到证明标准的功能限度,对于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未来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62+180 +18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国法上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J].
吴泽勇 .
清华法学, 2013, 7 (01) :73-88
[2]   证明标准建构的乌托邦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2003, (04) :60-69
[3]   证明标准新探 [J].
李浩 .
中国法学, 2002, (04) :131-142
[4]  
麦考密克论证据[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约翰·W.斯特龙(HohnW.Strong)主编, 2004
[5]  
漂移的证据法[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米尔建·R.达马斯卡(MirjanR.Damaska)著, 2003
[6]  
Standards of Proof in Civil Litigation[J] . MikeRedmayne.The Modern Law Review . 2003 (2)
[7]  
A Comparative View of Standard of Proof .2 Kevin M.Vlermont,Emily Sherwin. American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