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的继承、创新与推进

被引:35
作者
刘海峰
机构
[1] 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学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不懈追求世界一流大学的接续努力和高级阶段,"211工程"、"985工程"是"双一流"建设的逻辑起点和继承基础。"双一流"建设的创新体现为建立动态调整能上能下机制、设立"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采取认定而非申报的遴选方式三个方面。"双一流"建设的继续推进应考虑平衡不同学科入选数量的差距,理清国际学科排名中的学科与中国学科的对应问题,其动态调整最好要有一个缓冲期。相信经过几个周期的"双一流"建设,中国一定会出现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众多的世界一流学科,使中国成为屹立于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索引到衡量办学水平:对唯ESI误导我国大学办学的省思 [J].
史秋衡 ;
陈勤 .
教育发展研究 , 2019, (19) :1-7
[2]   我所了解的“双一流”建设 [J].
黄达人 .
中国高等教育, 2017, (19) :19-21
[3]  
“双一流”建设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刘海峰;.高等教育评论.2017, 02
[4]   一流大学之梦:四十年代“学术独立”论战回顾 [J].
朱鲜峰 .
读书, 2013, (02) :96-102
[5]   我国名牌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J].
刘念才 ;
程莹 ;
刘莉 ;
赵文华 .
高等教育研究, 2002, (02) :19-24
[6]  
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模式.[N].高靓;董鲁皖龙;.中国教育报.2017,
[7]  
“双一流”建设 为什么是“他们”成功入选.[N].晋浩天;.光明日报.2017,
[8]  
尽信榜则不如无榜.[N].刘海峰;.中国教育报.2010,
[9]  
邓小平教育理论学习纲要.[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