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强降雨过程成因

被引:17
|
作者
钤伟妙
罗亚丽
张人禾
宫宇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对流零浮力层; 湿静力能; 中尺度辐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MTSAT卫星红外亮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AIRS卫星大气温湿资料、MODIS卫星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和ECMWF模式预报的地面风、压、温、湿资料,对2010年8月7—8日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强降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表强烈增温与高空槽后冷空气平流作用,8月7日午后舟曲及其上游(西北方向)地区大气不稳定性极强,区域平均对流有效位能(CAPE)值为4393J·kg-1、对流零浮力层(LNB)高度达16.54km;南北气流交汇与局地复杂小地形使得近地面形成多个中小尺度辐合线和辐合中心,于8月7日14:00(北京时)左右触发了对流的产生;强盛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台风电母之间的偏南气流在23°~30°N纬度带转向西输送水汽直达青藏高原东缘,在高原地形作用下转为向北传输到达舟曲附近区域,为该区域对流发展提供水汽条件;对流云团形成后,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向东南方向移动,于8月7日夜间到达舟曲地区造成该地区强降雨,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基于静止卫星红外云图的MCS自动识别与追踪
    费增坪
    王洪庆
    张焱
    宋帅
    刘家峻
    郑永光
    [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22 (01) : 115 - 122
  • [2] 2009年6月3~4日黄淮地区强飑线成熟阶段特征分析
    孙虎林
    罗亚丽
    张人禾
    刘黎平
    王改利
    [J]. 大气科学, 2011, 35 (01) : 105 - 120
  • [3]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郑永光
    张小玲
    周庆亮
    端义宏
    谌芸
    何立富
    [J]. 气象, 2010, 36 (07) : 33 - 42
  • [4] 加密观测资料在北京2008年9月7日雷暴过程分析中的综合应用
    代刊
    何立富
    金荣花
    [J]. 气象, 2010, 36 (07) : 160 - 167
  • [5] 甘肃一次区域性大暴雨分析
    刘新伟
    段海霞
    赵庆云
    [J]. 干旱区研究, 2010, (01) : 128 - 134
  • [6] 2007年夏季我国深对流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祁秀香
    郑永光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3) : 286 - 294
  • [7] 重庆2008年7月21日强对流天气成因及其特征
    牟容
    余君
    刘德
    [J]. 气象, 2009, 35 (05) : 49 - 54+133
  • [8] 北京地区一次罕见的雷暴大风过程特征分析
    廖晓农
    俞小鼎
    王迎春
    [J].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 1350 - 1362
  • [9] 降水原因造成的舟曲县地质灾害分析
    魏新功
    王振国
    包红霞
    [J]. 甘肃科技, 2008, 24 (21) : 84 - 88
  • [10]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突发性大暴雨环境场综合分析
    井喜
    李栋梁
    李明娟
    毕旭
    贺文彬
    井宇
    杜继稳
    [J]. 高原气象, 2008, (01) : 46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