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循环致裂煤体孔隙结构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26
作者
翟成 [1 ,2 ]
孙勇 [1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2] 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瓦斯抽采; 冻融;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渗透率;
D O I
10.13199/j.cnki.cst.2017.06.004
中图分类号
TD712.6 [];
学科分类号
081903 ;
摘要
针对我国单一低透气性煤层常规钻孔瓦斯抽采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低温循环致裂增透方法。该方法将液氮等低温介质注入煤体,实现煤体的降温冻结;之后冻结煤体从周围煤岩吸热融化,循环地注入低温流体可使煤体产生交变的冻结-融化现象,从而改变煤体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采用冻融机对饱水煤样进行了共20次循环的冻融试验,并利用核磁共振测试方法,分析了低温循环冻融作用下煤体孔隙结构特征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煤样的中、大孔占比、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显著增加,表明多次冻融能使煤体孔隙数量增加,尺寸变大,连通增强,从而形成交织贯通的孔裂隙网络,使煤体透气性大幅增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液态CO相变致裂二次增透技术 [J].
王兆丰 ;
周大超 ;
李豪君 ;
赵龙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05) :597-600
[2]   煤储层微小孔孔隙结构的低场核磁共振研究 [J].
谢松彬 ;
姚艳斌 ;
陈基瑜 ;
姚伟 .
煤炭学报, 2015, 40(S1) (S1) :170-176
[3]   冻融环境下红砂岩力学特性试验及损伤分析 [J].
张慧梅 ;
杨更社 .
力学与实践, 2013, 35 (03) :57-61
[4]   黔西比德-三塘盆地主采煤层孔隙特征 [J].
周龙刚 ;
吴财芳 .
煤炭学报, 2012, 37 (11) :1878-1884
[5]   冻融循环条件下岩石核磁共振特性的试验研究 [J].
周科平 ;
李杰林 ;
许玉娟 ;
张亚民 ;
杨培强 ;
陈路平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2, 31 (04) :731-737
[6]   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孔隙结构评价中的应用 [J].
邵维志 ;
丁娱娇 ;
刘亚 ;
刘诗琼 ;
李玉泉 ;
赵金河 .
测井技术, 2009, 33 (01) :52-56
[7]   中国煤矿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的发展 [J].
程远平 ;
俞启香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07, (04) :383-390
[8]   寒区冻融环境条件下岩石损伤扩展研究探讨 [J].
杨更社 ;
蒲毅彬 ;
马巍 .
实验力学, 2002, (02) :220-226
[9]   核磁共振测井对油气资源评价的贡献 [J].
肖立志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4) :41-46+57
[10]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寒区岩石冻融损伤机理试验研究[D]. 李杰林.中南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