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

被引:75
作者
方朝晖
机构
[1] 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关键词
市民; 含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95 [];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市民—公民”、“城堡—城市公社—国家”等三组概念的词源学考察,揭示了西方学者的两种不同的市民社会观念和对市民社会的两种不同的理解趋势,分析了二者赖以产生的社会背景,亦即现代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城邦或以城市为文明中心的政治国家,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中世纪末叶以来在西欧涌现出来的自治的城市公社,它在后来的发展,以及人们关于它的观念和思想。作者认为,17、18世纪以来在一些西欧国家产生的现代市民社会实际上可以看作这两种传统的汇合,它既是一个“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又是一个“国家公民”的社会,这一社会在西方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102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英)米勒(Miller,David),(英)波格丹诺(Bogdanor,Vernon)编, 1992
[2]  
英国史[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蒋孟引主编, 1988
[3]  
希腊城邦制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顾准著, 1986
[4]  
中世纪的城市[M]. 商务印书馆 , (比利时)皮雷纳(Pirenne,H.)著, 1985
[5]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M]. 商务印书馆 ,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 编译, 1975
[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 人民出版社 , 恩格斯 著, 1972
[7]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 商务印书馆 ,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 1963
[8]  
法哲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德)黑格尔, 1961
[9]  
德意志意识形态[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 著, 1961